为助力广东打造国际一流口岸营商环境,支持广东外贸发展增强新优势,广州海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运用大数据思维,利用5G、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在关区内推进建立以实货监管为重点的“智慧海关”项目建设,推进24小时全天候智能通关。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第二批)评选结果揭晓,鞍钢矿业公司成为第二批11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之一,是冶金系统唯一获此奖项的企业,标志着该公司智能制造模式获得国家和行业的认可,这对于该公司加快智慧矿山向全国的推广应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日举办的长江流域(长三角)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发展论坛暨项目对接活动上,200多名来自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代表达成多项合作成果。合作创新、协同发展让长三角地区的智能制造产业呈现“加速跑”状态。
2019年,制造业迎来政策最好的一年,发展质量有了稳步提升。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当中,人工智能等作为重要技术手段,也得到高度重视,在高速发展过后,这些行业也渐渐进入理性发展阶段,行业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而石墨烯、稀土等新材料,作为制造业的基础,也在积极寻求制约行业发展的破解之道。
创新,已成为南京鲜明的城市气质和强劲的发展动力。而高新园区,则是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主阵地。市121推进办近期联合荔枝新闻、我苏网全面报道创新名城建设成就,本期推出系列深度访谈,与南京15位高新园区“掌门人”面对面;访谈展示今年高新园区创新成绩和工作举措,生动展示南京奋力革新的姿态,探讨发展痛点、难点或堵点,并谋划思考下一步计划;巡礼创新成效的同时深入探寻高质量发展路径。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五周年之际,交上一份属于南京的“创新成绩单”!
“拧螺丝再也不需要手工了。”在浙江华洋缝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厂长王有昌指着一台崭新的梭芯套自动梭皮组装机笑着说。
我国城际动车组“谱系”又添新成员。24日,6时48分,由湖南城际铁路与中车株机联合立项研制,百分百“湖南造”的首列CJ6动车组,迎来从株洲到长沙的首发。
小小的芯片,是构成信息社会的基础,它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正因为如此,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一直都备受瞩目。近年来,我国的芯片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识到,芯片的发展,不是简单的设计、制造,更重要的是包括硬件、软件、应用等在内的全产业生态链的打造。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日前正式发布,提出要发挥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剑教授表示:“安徽全域加入长三角是推进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使命要求,表明了安徽在全国发展格局所处地位的重大提升。”
12月27日晚,在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实践二十号卫星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实践二十号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研制的一颗技术试验卫星,将全面验证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