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科创板主题峰会今天在上海拉开帷幕,长三角地区300家优秀科创企业与金融证券领域专家济济一堂,围绕“中国资本市场全球视野与跨越式发展”主题深度对话,纵论中国资本市场变革。
峰会当天,由上海市中小企业上市促进中心、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共同发起的“上海市科创企业上市服务联盟”挂牌成立,这一汇集了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知名高校等社会各方面优质资源的平台,旨在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上市服务梯队,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揭牌的还有“国资基金50人论坛”项目赋能中心。该中心集聚全国最领先的国资基金已投资企业,提供上市“陪跑”、产业对接、双创赋能等服务,打造科创企业的上市梯队。
两大科创企业服务平台同日成立不是巧合。2018年11月5日,科创板在上海宣布设立,以前所未有速度登陆资本市场,成为证券领域深化改革的最前沿。与此同时,科创企业的服务升级也蓬蓬勃勃,重塑着创新创业的生态。
“变革”是2019科创板主题峰会现场热词,科创板一周年,改变了什么?未来还将带来怎样的改变?
总市值超8000亿,制度改革效应令人期待
截至12月20日,上交所共受理189家企业的注册申请,其中上海26家;67家注册生效并成功上市,总市值超8000亿元,其中上海企业有12家,数量上领跑全国。
“注册制和科创板结合在一起,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著名经济学家、金融证券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教授在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科创板适应了制度的本来要求,活化了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兴国的重要支撑。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把企业价值判断的选择权交给市场,从近几个月的运行情况来看,整体运行良好,符合各方改革预期”。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服务中心业务副总监彭义刚认为,“从申报企业和上市企业来看,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示范作用得到了市场认可,发挥了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
有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晚,根据科创板38家企业全部披露的前三季度业绩,38家企业共实现净利润84.91亿元,同比增长达70.58%。企业研发投入持续保持高强度,平均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69%。无论是在融资还是成长性上,科创板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比起业绩,科创板的制度改革效应更令人期待。注册制试点、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更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机制,灵活、包容的制度安排,为科创企业上市融资带来更多可能。此外,在个人投资者保护方面,科创板也走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沿。“在国外发达金融市场中,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机构投资者占据主导地位,而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个人投资者则规模较小。”在东方花旗证券执行总经理吕绍昱看来,适当的投资者门槛有助于减少个人投资者参与投机的可能性。
科技创新企业往往更多重视技术、研发和市场而易忽视公司治理,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团队、激励机制等方面需要完善和改进。“科创板上市,为科技创新企业引入机构投资者和潜在并购者,小型机构投资者通过买卖公司股票影响公司的股价,大型机构投资者通过向公司派驻董事获得公司的话语权,潜在的并购者促使公司管理层勤勉尽责,从而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 吕绍昱说。
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副秘书长万菁认为,科创板制度改革涟漪正逐步扩大。“随着上海创新转型发展,高端和新兴领域的企业活力不断增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重点科创领域的优秀资源不断汇聚,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金融和实业紧密结合,为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提供差异化的融资环境和交易市场,实现金融与实业双轨驱动。”
科创服务升级,重塑创新创业生态
资本市场之外,上海各部门、各区对科创企业服务也不断升级、革新。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搭建“上海市改制上市培育企业库”,建立了重点科创企业上市诉求协调机制,通过“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及时汇总和协调解决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今年11月,上海市经信委联合12家商业银行和市担保基金中心推出“科创企业上市贷”,为上市培育库内企业提供总授信超千亿元、最低利率3.9%的金融服务方案。目前,入库企业已达251家,6家企业通过培育实现科创板上市。
新揭牌的上海市科创企业上市服务联盟,将专注为科创企业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全方位融资与上市服务,包括人才培养与指导、优质项目甄别、股权投融资对接、上市服务体系建设、并购与整合支持等等。
这些服务瞄准创新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提出一对一解决方案。“针对创新创业企业融资难,我们通过投资联盟、项目路演、财务顾问等,帮助企业对接适合的投资机构,覆盖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解决其‘造血’和‘输血’的瓶颈问题。”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主任葛东波说。
这并不是上海第一个专注培育服务优质科创企业的平台。过去一年多来,上海涌现了“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长三角科创板预备营”等多个新型科创服务平台,将创业资源对接整合,通过全方位、集成式服务,为创新创业企业铺设成长快车道。
“杨浦区鼓励各机构、高校聚焦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资金链,整合各方资源,共建服务生态,形成全方位、高质量、多梯度的科创企业服务加速体系,由此发掘和建设科创企业梯队,建立科创板的培育库和蓄水池。”上海市杨浦区副区长赵亮在峰会致辞中表示。
由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创办的“长三角科创板预备营”今年7月28日开营,主要吸纳一批未来3年至5年打算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提供一系列专业指导和配套服务。为期6个月的课程围绕“资本市场”、“财务实务”、“法务实务”和“管理提升”四大模块展开,由德勤学院、上海市中小企业上市促进中心、证券日报、证券同业公会、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东方花旗证券和产业投资人等组成专家团,为学员提供 6次周末集中培训、实训营、导师工作室、企业参访、以及赋能活动和主题活动。首批学员为长三角地区优秀企业,行业覆盖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多个热点领域,不少企业已基本具备冲刺科创板的条件。
“这些服务更加接地气。”骐杰碳素董事长申富强说,“像我们这样从研究院出来的创业者,过去精力大多放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在企业内控管理、人才培养上缺乏经验,预备营的培训除了理论知识,还有实战演习,企业和会计事务所、律所直接对接,获益良多。”
“财务规范、团队管理是很多科创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遭遇的瓶颈,尤其是到融资阶段,这些痛点尤其明显。”德勤全国A股市场资本合伙人吴晓辉说。在长三角科创板预备营,“德勤导师工作室”选择了4家企业作为赋能对象,在上市财务规范、公司税务、高管股权激励机制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
“长三角科创板预备营做的是连接器服务。它连接长三角25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联合高校、投行、律所、会计事务所、投资机构,为科创企业精准赋能。”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杨苓说。
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由上海市杨浦区政府联合周边高校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发起,建立优秀企业项目库,为不同成长阶段的创业企业提供实战培训课程和深度赋能服务。长三角科创板预备营是学院打造的多个创业生态圈之一,与该学院的薪火计划创业营、数字生态共创营、大健康产业营等虚拟加速体系一起,致力帮助创新创业者更快地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提高创业成功率。
不改革,中国资本市场没有未来,企业也没有未来
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30岁生日。“不改革,中国资本市场没有出路。”吴晓求认为,“推出注册制基础上的科创板意义重大,意味着我们终于找到了发展资本市场的本来含义。”
“过去,我们对企业未来成长性、它所处产业属性考虑不够,往往注重企业有多辉煌的历史,实际上,有些企业上市之后就开始走向没落,因为它没有自我革新、自主创新的能力。与此同时,一些新兴产业、成长型企业却被排除在外。”
在吴晓求看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另一个核心理念是——欢迎任何成分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历来是发达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加入有利于改善投资者结构和市场生态。机构投资者专业能力强,更能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
科创板是个改革契机,未来如何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吴晓求认为,应重新审视资本市场的法律制度体系;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理念,建立处罚机制严格、处罚标准高的资本市场;鼓励企业的并购重组行为;提高退市效率。“中国今天的产业已经开始走向后工业化社会,新兴的高科技企业慢慢占据了主体,如果我们的制度和法律不调整,许多成长型企业将被排除在上市公司之外,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有未来吗?企业也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