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南京首单!启用维修资金给电梯上保险

南京关注长三角2025-04-05 来源:南京日报阅读:111014

当电梯出现故障时,维修费用往往让人头疼。如今,南京有了新举措,用维修资金给电梯买保险,让保险公司为电梯维修“买单”。近日,南京一小区的业委会、物业公司与保险公司完成了这一模式的首单签约。“物业公司出一部分,另外每户每年分摊维修资金约50元,就可让8部电梯每年享受最高8万元的维修费用保障,可谓用小投入撬动大保障。”相关负责人介绍。

每户不到50元,开启小区电梯保障新模式

建邺区滨江奥城观澜苑小区交付于2008年,11幢小高层及高层建筑中共设置了30部电梯。此次参与“维修资金购买保险”的电梯共有3幢建筑的8部电梯,涉及224户居民。此前顺利开展了通过维修资金投保的业主意见表决工作,高票通过,同意率高达95.24%。

根据试点,保期为1年,8部电梯的总保费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其一,物业公司以“维保费用”出资一部分;其二,维修资金账户出资一部分。总保额上限为8万元。具体到每部电梯,维修资金账户出资约1300元,每户分摊维修资金不到50元。

保险公司为每部电梯提供的保障内容包括:赔偿电梯突发故障无法使用时需要的安全检查费用和维修费用;赔偿乘梯时因意外事故造成的人员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费用;另外,因故障或事故造成人员滞留电梯内30分钟以上,每人补偿200元。

“保险+科技+服务”多轮驱动,电梯“健康指标”24小时监测

为什么交了物业费还要买电梯保险,在该模式推行过程中,不少业主提出了疑问。万科物业项目总监孙余凤解释:物业费中只包含电梯日常维保和年检费用,当电梯发生故障需要大修或者更换大额零部件时,需申请维修资金进行维修,“电梯综合保险是以固定的、较低的保费来保障不确定的维修开支,可以让电梯维修快速、及时、应修尽修。日常将由保险公司对维保单位考核,除日常安全检查外,保险公司对维修方案和维修费用进行审核并理赔。”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降低“出险”几率至关重要。南京人保财险国际部张菊芳介绍,该公司推出的电梯综合保险,创新应用了“保险+科技+服务”模式,一方面,依托物联网传感器,24小时监测电梯“健康指标”,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响应、人员安抚和故障维修,可有效降低电梯日常故障率、提高维修效率;另一方面,依托专业的工程师团队和管理平台,实现对维保质量、维修方案的专业管理,监控落实日常维护保养,减少“不正常磨损”和“带病运行”,审核每笔维修方案,降低维修“以次充好”等情况。

电梯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维修资金支出降幅超30%

截至目前,南京人保财险在南京已为1000多部电梯推行综合保险,其中,建邺区共有近500台电梯,均为保障房或公建项目,保险费用主要由产权单位会商物业企业出资。“在商品房小区启用维修资金为电梯买保险是建邺区首次尝试,也是南京首单!”南京市建邺区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物业科科长尹振虎表示。

据悉,这一模式打破了原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单方出资模式,将大大减轻物业公司和居民的压力;同时也优化了维修资金使用,“以往小区电梯故障大修动用维修资金,物业需挨家挨户征求业主意见,从启动到完成至少20天。采用保险模式后,实现了‘一次表决、一年受益’,大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电梯故障能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孙余凤表示。

更重要的是,这一运营模式通过提升电梯运行质量,减少电梯故障发生次数,提高维修资金使用效率,将实现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孙余凤介绍,近5年,上述8部电梯共使用20万元维修资金进行维修,每年约4万元,此次试点仅需业主每年使用小金额维修资金,降低业主出资维修资金2万元以上,费用压降率超过30%。

这一模式会在南京更多小区应用吗?去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南京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已明确提出:将探索建立电梯、消防等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专项维修保险制度。

尹振虎表示,接下来,建邺区还将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试点带动、自愿投保”为原则,在前期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拓展“安全检查费用+维修资金”电梯保险模式,例如,电梯安全检查费用可由物业企业出资,维修费用则可扩展为维修资金、公共收益列支、业主众筹出资等方式投保。同时,针对近年来电梯投诉较多、维修资金使用频次较高的小区,在业主依法表决共同决定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更多小区应用该电梯保险模式,降本增效电梯维修保养,确保小区出行更加安全。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政府主导到市场运作,南京“电梯保险”的破冰之旅,不仅破解了“维修资金使用难”的顽疾,更探索出“花小钱办大事”的社区治理新路径。以户均不到50元的“小保费”撬动一份“大保障”,让城市精细化管理多了一份生动注脚。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