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绍兴港总体规划(2035年)》环评顺利通过省级审查。
“环评审查是港口规划修订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也是约束性最强的环节。”市公路港航与运输管理中心港航发展科科长吴星介绍,作为指导绍兴市内河港口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绍兴港总体规划(2035年)》对加快建设浙北外畅内联的内河航运布局,推进“公转水”多式联运,实现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目标等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该规划提出了以“一横两纵”航道主骨架(杭甬运河、曹娥江、浦阳江)为依托,构建“一港、七区、十个重要公用作业区、六个水上客运中心码头”的总体布局方案。
绍兴港是浙江省五个地区性重要港口之一,也是浙江内河高等级航道网上的重要枢纽和发展海河联运的重要支点。新规划依据国土空间布局、岸线条件与产业需求,统筹划定港口生产及客旅服务岸线,总岸线长度约36公里,较上轮规划增长12.9%,预计年通过能力将从1909万吨跃升至5000万吨,增幅超160%。
“该规划将激发绍兴市内河水运建设的‘蓝色’潜力,突破地理局限,驱动产业升级。”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我市将通过打造多功能现代化港口延伸物流产业链,加强与宁波舟山港等外海港口及内河港口的联动,还将依托建材、高端制造、化工等产业,布局大型作业区,促进产业集聚,全方位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