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市委书记周红波在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调研,深入研究谋划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付梦印一同调研。
智能制造装备是我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依托高校创新资源和地方产业基础,打造集“重大科技创新、行业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储备、聚才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基地。周红波实地察看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端机床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焊接与高效增材技术中心、智能制造系统实验室等,与科研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各领域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等情况。
调研中,周红波说,作为校地共建的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载体,创新港的建设发展须紧紧抓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这一关键抓手。抓科技创新,要把着眼点放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上,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抓产业创新,要把着力点放在重大技术攻关突破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把发力点放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充分发挥高校所长、产业所需、政府所能,携手打造全要素产业科技创新融合生态。推动“资源进港”,整合技术、产业、资本、人才、市场等各类资源要素,在创新港高度集聚、高效配置;实现“成果强港”,用好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在细分领域形成一批原创性、应用型科研成果,为产业创新提供源头支撑;坚持“产业兴港”,聚焦南京“4266”现代化产业体系,挖掘科技成果富矿,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促进“生态立港”,提供政策、金融、知识产权、生活配套等“一站式”服务,打造概念验证、中试基地、公共技术服务等“全链条”平台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级、优化区域创新生态。有关板块和部门要加强服务保障,瞄准“一成果、一团队、一企业、一基金、一产业”,坚持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一体推进,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催生更多新质生产力。
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林涛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