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凝聚起干事创业磅礴力量。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学、查、改”一体推进,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紧密结合,持续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改良工作作风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变化的同时,更为全市经济向好向上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靶向治疗破顽疾,精准服务提质效
“之前我们向‘亲清护企’二维码监督平台反映,旧厂房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急需一处新厂房改善研发条件、扩大产能。从建专班、定方案到新厂房封顶,预计最快今年10月就能入驻投产,政府办事效率高了,企业负担轻了。”遨天巡宇航天工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高琦点赞道。一“高”一“轻”的变化,源于梁溪区纪委监委今年开展的“亲清护企”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
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梁溪区纪委监委扎实推进“亲清护企”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聚焦惠企政策落实、助企纾困解难、政务环境提升、行政执法服务、重点项目推进五个方面,深入一线走访重点企业,分析研判营商环境中的堵点、卡点,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助力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常态化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关键要精准回应企业和群众最迫切、最高频的办事需求。“我们把解决问题作为第一要务,构建全链条式诉求解决机制,确保干一件事、成一件事。”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人社部门会同市数据局、民政局等部门携手并进,通过统系统、建平台,推综窗、优体验,用数据、强治理,实现基层工作人员依托一个平台即可办理30项人社高频事项,数据奔走间,一桩桩企业“烦心事”变成了民生“暖心事”。
下沉一线解难题,细“治”入微见真情
随着“业主时代”来临,物业企业管理不规范极易引发群体性矛盾,小区如何实现良好治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后,锡山区住建局出台《锡山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建立“业主自治有序、政府监管有力、行业自律有章”的物业管理构架,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推动物业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提升。
基层治理往往面临需求分散、资源零碎的难题。惠山区在学习教育中不贪“大而全”,专注“小而美”,紧扣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民生服务从“零散化”走向“常态化”。长安街道理想城市花园小区近期多了一个“网红打卡点”——“惠南花园·叁野集”社区花店。居民胡阿姨用参与志愿服务积累的积分兑换了一束时令鲜花。而在今年初,这里还是无人问津的小区“边角地”。前后变化间,彰显着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惠山区以微项目、微改造、微服务、微关爱、微课堂为抓手,推进一系列民生实事落地落细的成效。
从立项实施123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微项目”,到开展“一方美好”小区“微改造”行动,再到提供理发、缝补等“微服务”事项,湖畔夜课堂、家长智慧课堂等“微课堂”,以及“一老一小”群体的“微关爱”服务,惠山区动态梳理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升级“惠聚驿家”小区党群服务驿站功能,用一件件“微行动”解群众的烦恼、暖群众的心窝。
转变作风为民情,服务群众零距离
“以前,会议通知一个接一个;现在,会议能合并的合并、能精简的精简、能通过视频形式召开的就开视频会议,大家觉得办事效率比以前高多了。”谈起学习教育期间工作上的变化,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市城管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精文简会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要求精简会议、严控发文、统一部署多项任务,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轻装前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促发展、办实事。数据显示,上半年市城管局制发统计口径内文件13份,同比下降23.5%,召开统计口径内会议25场,同比下降10.7%。
新就业群体是服务市民生活、支撑城市运转、驱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就业方式灵活、流动变化频繁、社会保障不足,往往存在利益诉求多元,痛点多、燃点低等问题。
“他们要哪些关爱和帮扶?”“如何让他们在‘奔跑’路上更安心?”市委社会工作部部署展开“穿透式”调研,和外卖小哥一起送餐,与网约车司机一起接单,跟着大货车司机一起送货,在“职业体验”中掌握新就业群体的第一手信息、记录第一线感受,并根据调研结果起草制定《2025年度无锡市新就业群体暖心聚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形成了友好场景建设、完善关爱帮扶、健全权益保障等服务凝聚新就业群体十件实事和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同心共治”五大项目,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汇集基层治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