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科技赋能、多元融合、人文润心

合肥关注长三角2025-09-08 来源:合肥日报 阅读:199138

合肥市第二十一届(2025)社会科学普及月已全面启动,近200场活动将陆续走进社区、校园和公共文化场馆,把理论宣讲、红色文化、传统非遗与科技创新送到百姓身边。

科技创新“玩出”社科普及新花样

“从这首诗里,我们能感受到包拯一生践行的清廉之道。”作为“清风书韵”志愿服务队的小小讲解员,12岁的李泽凯利用周末时间为观众讲解包公文化故事。“筹备此次讲解,我不仅更深入理解了清廉文化,也锻炼了自信和胆量,更增强了作为包公家乡合肥人的自豪感。”

9月6日下午,“追新”科技宣讲与包公文化宣传活动在包河区图书馆举行,涵盖科学艺术展、XR沉浸式丝路体验、包公文化讲解及“追新”科技宣讲。最“吸睛”的是首次亮相的XR沉浸式体验:观众戴上设备,穿越千年丝路,从长安街市到敦煌壁画、阳关烽燧等依次展现。“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包河区图书馆投用XR,就是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得更有趣、更直观。”XR技术开发商神州共享(北京)文化传媒公司工作人员郭先生介绍。

不远处,“奇观——科学艺术展”里,显微摄影和AI艺术将蝉翼鳞片、维生素C晶体等日常事物转化为色彩斑斓的艺术作品。当天的“追新”科技宣讲报告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步辐射实验室科普讲解主管谢治以《追光四十年》为题,介绍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材料科学、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及其背后的科学家们的感人奋斗故事,鼓励青少年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担时代重任。

据包河区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本月图书馆还将开展理论宣讲采风、“社科知识大闯关”、社科名家巡讲、“追新”科技宣讲、《向山行 见紫云》艺术宣讲等50余场活动。

城市记忆普及赓续合肥文脉

“天道酬勤,鸿运当头。”在合肥城市记忆馆门口,安徽省非遗传承人殷汉高挥动板笔,把书法写进山水间,不一会儿,字里画间便意境俱出。作为殷氏字画第四代传人,殷汉高已坚持绘画60余年,他表示,“希望更多人能了解这门独特的非遗技艺。”庐州雕版印刷摊位,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泽龙展示着雕版印刷技艺,“一只蝴蝶图案需20次套印才能完成。”游客们在惊叹声中感受古老工艺的细腻与厚重。

9月6日下午,“走读老城寻古韵 传承文化润庐阳”社科普及活动在合肥城市记忆馆举行。展馆门口布置了非遗体验摊位,馆内展播了“走读老城”故事讲述大赛优秀作品和“庐阳in巷”系列视频。在五楼,“新四军在合肥”专题展带领观众重温烽火记忆。展览分为“辉煌历程——铁流东进,砥砺庐州”“浴血皖中——驱逐敌寇,收复国土”“星光璀璨——肩负使命,逐鹿江淮”三个篇章,呈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讲解员指着地图介绍:“新四军在江南有一、二、三支队,唯有第四支队在江北。为了加强指挥,军部专门成立江北指挥部,带领四支队和游击队在合肥周边开展抗战。”

社科普及与便民服务融合

一个普通的鸡蛋壳,在上海铁路局集团公司合肥机务段职工王剑手里却成了“画布”。他用刀片轻轻刮去蛋壳表层,骆岗公园、合肥机场航站楼等图案依次浮现。“刻的时候最难的是控制力道,既要线条细,还不能刻破。”王剑说,希望通过蛋雕技艺,让合肥的地标和记忆更广为人知。

9月6日下午,以“党建引领社科普及 思想铸魂赋能发展”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月活动在瑶海区吾悦广场中庭举行。活动涵盖文艺演出、非遗展示、互动体验、志愿服务和法规宣传等,让群众在参与中汲取社科知识,感受文化魅力。

舞台上,社科主题文艺节目轮番上演。手语舞《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以独特语音诠释青春信仰,儿童情景剧《六尺巷》用童声童语把传统美德搬上舞台,朗诵《读中国》以深情告白致敬伟大祖国,赢得阵阵掌声。在义诊区,来自南京同仁堂的中医江医生耐心为居民把脉,讲解日常养生知识;在互动体验区,孩子们拼装机器人,体验科技的奇妙。在展板区,关于《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的宣传内容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探究。

省、市社科联及有关城区党委宣传部负责人现场调研了上述基层社科普及活动。调研中,省社科联副主席周祥飞对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月活动的目的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文社科素养,希望各级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规定要求,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爱的社科普及活动,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力,用社科知识滋养大众。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