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2025年第一批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公布,我市共有443家企业上榜。至此,我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0家,高新技术企业也突破3000家,表明我市培育科技型企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科技型企业是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今年以来,我市稳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通过政策扶持、梯次培育、优化服务等举措,着力构建科技型企业发展生态圈。
在培育机制方面,我市建立起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科技领军型企业”的全链条梯次培育体系,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对当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最高奖励4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奖励3至5万元,鼓励企业“长高长壮”。
研发创新能力,是衡量科技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对此,我市科技部门持续做好配套服务,每年摸排筛选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校企合作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帮助。今年以来,已摸排“新认定+复审”企业超过1000家,市县联动开展各类培训辅导7场,参训企业超过400家。
在鼓励企业研发方面,政府也给予真金白银的扶持。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研发中低温工业烟气氮氧化物高效治理成套装备过程中,获得了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激励120万元。“这笔资金入账后,大大减轻了研发压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我市根据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增幅和占营业收入比重等,全面落实相应奖补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今年1至8月,兑现科技政策资金8.1亿元。受此推动,今年前7个月全市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4.13%,居全省第一。
此外,我市还着力推动企业加快推进研发机构的建设和提质升级。截至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50.5%,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5.7%。
“市委全会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其中科技企业的力量不可或缺。”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做专、做精,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