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132亿元撬动交通建设新动能

南通关注长三角2025-09-10 来源:南通日报阅读:178399

夏色隐,秋风起,三季度是全力冲刺、决胜全年的“关键期”。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开路先锋”,重大工程单体投资多、带动性强、社会影响深远。今年1—8月,全市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3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5.2%,超序时进度,为全年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铁路建设:

钢铁巨龙加速延伸

在沪渝蓉高铁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建设现场,钢铁桥体横跨江天,轮廓日益清晰。秋阳映照下,两岸千余名建设者紧锣密鼓作业,塔吊高耸、焊花闪烁,承台浇筑、墩身矗立、钢桁梁拼装——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精准推进。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双主塔目前已达144.5米,距封顶仅剩8.5米,为9月底主塔墩封顶创造了条件。”6日,这座世界级桥梁工程施工再次刷新进度。中铁大桥局沪渝蓉高铁V标二分部北岸工区经理王明智介绍,所有关键节点均稳步推进。截至目前,该标段承台累计完成720座,达总设计量99.6%;墩身完成743座,占比98.3%;主桥及引桥钻孔桩工程已全部完工,总体施工进度达81.4%。

沪渝蓉高铁南通段正线全长133.351公里,占全省总长的36.5%,境内设启东西、海门北、南通、如皋西四座车站,并新建连接南通启东与上海崇明的崇启公铁长江大桥。点多线长,多支“基建国家队”分标段协同作战,全力保障工程优质高效推进。

从空中俯瞰,国内最长的超大超深基坑地下高铁站——沪渝蓉高铁海门北站已雏形初现,宛若伏地长龙。约1400名施工人员正全力奋战,冲刺节点目标。“今年5月,海门北站地下主体结构全面启动,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中铁一局海门北站现场副经理王正阳介绍,目前ABCD区正进行底板、侧墙、顶板等主体结构施工,E区也已展开垫层作业。

作为沪渝蓉高铁的关键组成部分,南通站于今年年初全面开工,8月正式进入钢结构安装阶段。该站整合高铁、地铁、长途客运、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网约车及非机动车等多种交通方式,计划2027年与沪渝蓉高铁开通同步启用,是沪渝蓉高铁引入南通的门户工程,也是南通深度融入全国铁路网的重大项目。

高铁虽未通车,拉动效应已显。沪渝蓉高铁配套工程——启东客车技术整备所作为全国首座集成机车、普速客车与动力集中动车组综合检修功能的整备设施,于今年4月正式投用。同日铁路调图,启东新增5趟始发列车,开往北京、吉林、深圳、乌鲁木齐等重要城市。铁路部门数据显示,今年暑运期间,启东站到发旅客约31.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20.8万人次大幅增长51.92%。

钢铁脉络正在江海大地不断延展。待沪渝蓉高铁全线贯通,南通西向通道将全面提速,与盐通高铁组成“十字骨架”。届时,从南通站至上海北站最快仅需42分钟,至南京北站54分钟,市民从南通西站出发,最快20多分钟抵达苏州,1小时到宁波,全面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

过江通道:

穿江越海全面发力

南通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突出体现在跨江融合上。

被誉为“新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海太长江隧道,近日迎来关键进展。

9月2日,在海门地下30多米深处,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江海号”盾构机成功穿越新通海沙围堤,正式由陆域转入长江水域掘进,标志着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进入最核心、难度最高的施工阶段。同日,由中交隧道局承建的“沧渊号”左线盾构百环试掘进通过验收,工程全面迈入盾构施工阶段。

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建设分一左一右两条通道,分别由两家不同施工单位承建,采用一前一后的方式掘进作业。其中右线于今年4月始发,左线于8月跟进掘进。项目建成后,从海门到上海的过江时间缩短为10分钟。

同样刷新多项世界纪录的张靖皋长江大桥,也正全速推进主塔、锚碇及引桥施工,北接线加速软基处理与梁板安装。

9月7日,在张靖皋长江大桥中铁大桥局施工现场,15000吨米级塔吊完成精准吊装——一块重达254吨、高13.5米的钢塔节段,在300米高空实现毫米级对接。北主塔成功突破300米高度,向年底350米封顶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大桥主塔节节攀高,而位于江心小岛中,大桥承受主缆拉力的“心脏”工程——锚碇,在经过近3年连续施工后,也从地下60多米深处“破土而出”。9月5日,南航道桥北锚碇顶板完成浇筑,全面转入地面结构施工。

作为南通“八龙过江”布局中的“第七龙”,苏通第二过江通道是南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工程,也是从“地理节点”迈向“战略支点”的重要载体。目前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已获批复。

“水运江苏”:

多式联运协同快进

江水奔涌、河流通畅、海波浩荡。南通是全省唯一同时拥有沿江沿海深水岸线的城市,发展水运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今年是江苏全面推进“水运江苏”建设的第二年。近两年,“水运江苏”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建设畅通高效的干线航道网,打造协同一体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打造具有水运特色的多式联运体系。

打通主动脉、提升航道能级、加快港口建设……在各个项目现场,起吊机林立、运输车往来、搅拌车轰鸣,建设者紧盯节点、全力冲刺,按下三季度“快进键”,确保年度目标高质量达成。

今年以来,南通紧扣“水运江苏”目标,推动一批重点工程取得实质进展:天生港10万吨级粮油泊位、三夹沙成世海洋码头、吕四海力风电码头等相继通过交工验收;通州湾利柏特重工、协鑫LNG、华能煤电码头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航道方面,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疏港航道新江海河段护岸实体完工,东灶新河段护岸施工持续推进,双桥枢纽进度过半,正在进行主桥钢桁梁吊装、闸室墙及护岸施工;新江海河船闸已正式开工。

千年通吕运河,不仅见证着火热建设场景,更直接转化为航运实效。据南通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统计,截至9月8日,全市五座船闸船舶通过量达14460.95万吨,集装箱运输船舶5104艘,同比增长49.15%;累计减免船舶过闸费1519.33万元,其中集装箱船舶免收419.75万元。

铁路穿行、隧道越江、港口扬帆……重大交通工程密集突破,立体网络加速成型,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