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这只“独角兽”日均诞生一件专利

扬州关注长三角2025-09-14 来源:扬州日报阅读:156873

1373!9月11日上午,记者走进江都高新区纳力二期新大楼展厅,一面巨大的专利墙映入眼帘,琳琅满目的专利证书填满了偌大的墙面,右上角的动态数字记录着企业最新专利申请数。

墙面上,除了专利总数,还分别标注着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国际PCT专利的件数。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夏建中指着一连串的数字介绍:“我们每周甚至每天都有新的专利诞生,所以这面墙是‘活’的,会定期更新专利数。”

“纳力近1/5的专利都与寻找新型集流体材料和组合方式,提升锂电池安全性能有关。”从专利证书中随机挑出一件——“一种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夏建中说,复合集流体是一种新型锂电池集流体材料,采用“金属—高分子材料—金属”的三层复合结构,替代传统铝箔铜箔,其应用优势包括提升能量密度、增强安全性、延长寿命并降低成本。

在锂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复合铜集流体的抗氧化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与安全性。然而,传统抗氧化技术面临两大瓶颈:其一,常规抗氧化保护层往往牺牲材料导电性,影响电池整体电化学性能;其二,行业普遍采用六价铬进行表面钝化处理,但六价铬属强致癌物。针对上述难题,夏建中和他的团队提出一种环境友好、高效稳定的新型复合集流体抗氧化解决方案,通过在金属层表面构建功能性聚合物保护层,有效隔绝化学腐蚀与物理损伤,兼具高性能与环保优势,为下一代复合集流体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从扬州纳力诞生算起,到现在是3年8个月,1300多天,相当于平均每天有一件新的专利诞生。

在“日均一件”专利的背后,是企业大量持续的研发投入。成立以来,纳力坚持创新链产业链无缝对接,布局建立材料、前瞻、应用等5个研究院,组建200多人的科研团队,每年投入超6000万元研发资金。

“纳力造”复合集流体等产品得到国内外巨头的广泛认可,拥有131家国内客户、26家国际客户,应用领域从高性能锂电池、新能源汽车、5G基站延伸至储能、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等领域。今年6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纳力凭借在新型先进功能集流体领域的技术突破,以90亿元的估值入选。

采访临近结束,夏建中又拿出一件当日公开的申请发明专利“一种功能集流体及应用其的二次电池”告诉记者,该发明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功能集流体,突破传统均质金属层的设计局限,大幅降低铜箔断裂、脱层等失效风险,将进一步提升锂电池的安全可靠性。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